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是怎样的
所谓名义更换,通常是指公司于股东名册上变更记载股东资格的法律行为。
结合我国公司制度以及为了研究的方便,不妨将名义更换作进一步地扩大解释,即将公司注册管理部门(在我国为工商行政机关)的股东变更登记亦列入名义更换的内涵之中。在我国现行公司制度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不仅要在公司进行名义更换,而且还要在工商行政机关进行相应的名义更换;至于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仅要求记名股票的转让应在公司进行必要的名义更换。正是基于此类法律的规定,当前审查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将名义更换作为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审查因素。
1、股权转让协议效力应围绕协议本身来审查。
这是股权转让协议效力审查的基础环节。股权转让协议,作为诸多协议种类之一,对其效力的审查与其它类型的协议效力审查并无实质的不同。这也就是说,各国有关审查合同效力的基本法律原则,应同样适用于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审查。如协议主体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是否欠缺、协议主体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协议表示的形式是否合法等,皆是股权转让协议效力审查的基本要素所在;任何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股权转让,当事人同样可以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若是存在解除协议的情形之时,权利方自然也有权解除股权转让协议。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下,以《合同法》作为审查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基本法律依据,这是审查股权转让协议效力应把握的中心所在。
2、名义更换仅属对抗公司的法律要件。
我国公司法律虽有前述要求名义更换的制度规定,但却没有明确名义更换的法律属性。综合国外通行的做法,名义更换仅属对抗公司的法律要件。所谓对抗公司的法律要件,是指进行名义更换乃股权受让人以股东身份向公司主张股东权力的前提条件,未能进行名义更换者,不得以股东的身份对抗公司。这一法律属性表明,名义更换仅是处理股东与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制度,其对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本身并无实质的影响。如果说股权转让协议本身仅是债权负担行为的话,那么名义更换则属于物权处分行为,两者有着实质的不同;从另一角度而言,名义更换仅是股权转让协议签署之后,协议各方履行协议的法律问题。很显然,债权负担行为与物权处分行为、协议的效力与协议的履行,当属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法律问题。一份原本有效的协议显然不会因为履行的不履行即为无效,而一份无效的协议显然也不会因为已经履行而即为有效。故就协议双方而言,有效的股权转让协议没有进行名义更换时仍然有效,而已经进行名义更换的无效股权转让协议,仍然不应获得法律的承认与支持。
3、有效股权转让协议当事人有权请求名义更换。
所谓未进行名义更换不得对抗公司的法律规定,尽管可以阻止股权受让人以股东身份行使股东权利,但其意并不包括有效股权转让协议的各方当事人享有请求名义更换的法律权利。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