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
跨国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却使国内经济环境受到重大挑战。
(一)国际收支效应
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大量的持续流入,外资企业交易对国际收支的直接效应是正的,但是,净贸易效益是负的。我们对外资企业交易区分为加工和非加工贸易,根据年外资企业交易统计(1994——1997),我们可以看出:非加工贸易显示出巨大的逆差,而加工贸易为顺差。约三分之二的中国出口产品加工附加值为25%。受贸易格局的限制,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大部分来自亚洲地区,生产成品出口至美国,略小部分出口至欧洲。当然不管是否外资企业在起作用,中国产品出口的附加值在上升。产品出口附加值的上升意味着现代生产和加工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可以预料,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会使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定位于中国的市民,因此对产品出口影响有限。因此跨国公司购并式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直接影响虽然是正的,但由于需要进口大量资本品以及原材料,再加上利润汇回,对于经常项目的影响仍然是负的。
(二)市场结构效应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市场是建立在市场不完全基础上的竞争性市场。尽管我国同样存在市场的较高集中度,特别是在那些规模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行业,但它与开放经济成熟的的资产结构格局并不相同。在直接投资进入之前,发展中国家的较高市场集中度是建立在政府政策行为基础之上的,开放门户后,直接投资会对市场结构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会导致我国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规模经济效应越显著,集中效应越明显;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跨国直接投资的规模越大,市场的集中度也就越高。外国公司对我国交叉渗透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市场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动态的过渡过程,也是一种建立在高度市场集中基础上的寡头竞争。拥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跨越歧视性市场壁垒,保持稳定的加工市场集中度和寡头竞争稳定性,排斥中小规模厂商。
来自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家的欧美跨国投资项目,会把投资企业所在国的相应产业结构“扩展”到东道国。研究表明,在欧美跨国公司居主要地位的东道国产业市场,集中率和国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欧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会引起市场集中程度的提高。发达国家跨国集团运用资本、技术、管理优势,大规模进入我国,特别是通过对重点行业、产业的企业进行兼并与收购,会使其对我国市场份额占有范围明显扩大,从而达到垄断目的。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