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国内企业对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预估不足,特别在出口贸易中,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国内企业对进出口贸易中可能存在的政策、经济、外汇、运输、结算等风险缺乏了解,合同意识、证据意识等较为淡薄,一旦发生纠纷,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为此,《国内企业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手册》从磋商订约、选择外贸代理公司、备货出运、选择承运人,到货款结算和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进行了全方位提示,并对症下药。
一、合同主体风险点
1、外方仅由个人签名
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外国企业没有在合同上盖企业印章的习惯,往往由个人代表企业签名,签约人一般为企业负责人或者授权的员工、代理人。但如果国内企业没有审查签约代表的授权,发生纠纷后,一旦外国企业提出签约代表未获得授权的抗辩,国内企业就容易陷入被动。
2、利用关联企业偷梁换柱。
例如,合同抬头显示的订约方为实力雄厚的美国A公司,实际盖章的却是关联公司香港A公司,两家公司只是名称略有差异,但实际盖章或签约的公司若是没有履行能力的离岸公司或皮包公司,对方就可以达到逃废债的目的。
防范措施:国内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提高风险意识,正确识别和选择合同主体,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知识产权风险点
1、知识产权地域风险
由于知识产权存在地域性,同样的商标,在一国合法注册,在另一国可能因被他人抢注而构成侵权。比如,我国的“同仁堂”和“大宝”等商标,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被人抢先注册,导致正牌产品进入这些市场反而会被控侵权。
2、定牌加工侵犯知识产权
在定牌加工贸易(OEM,俗称代工生产)中,国内出口方为获得订单,往往存在忽视审查委托方是否拥有合法的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情况,盲目生产,出口后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防范措施: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注重自我保护。一方面要注重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对已在国内取得的专利权、商标权,应通过国际申请和域外注册等途径,尽早在销售过程中取得相应知识产权,避免出现“李逵变李鬼”的情况。出口企业在生产前,应做好出口商品知识产权调查,以免侵权。
三、货物品质风险点
1、强制性标准不达标
一家国内企业出口布料到国外,合同约定100%棉布。货到目的港后,外方经检验发现棉含量不足78%,要求退货退款,中方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的违约代价。这就是品质风险。
欧美发达国家对于食品、药品等制定了很高的质量、环保、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即使在合同中没有载明,也将强制适用,国内出口方无法以合同没有约定为由进行抗辩。
防范措施:强对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对进口国的强制性标准,要事先掌握,严格按照标准生产。
四、仲裁风险点
1、仲裁协议约定不明
在国际贸易中,虽然仲裁解决纠纷的方式具有充分自治、程序简便、信息保密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实践中,有合同当事人因为对仲裁协议相关内容不明,而导致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的情形。比如有的对仲裁机构约定不明,有的对仲裁事项约定不明,有的对仲裁裁决的效力终局性约定不明等。
2、境外仲裁成本昂贵
有的国际贸易合同约定争议由境外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如在新加坡、瑞士等。一旦发生纠纷,对国内企业而言,赴境外参加仲裁将产生高额费用。有一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境外仲裁员的收费最高达每小时1100美元,秘书收费为每小时200美元。
防范措施:制定明确具体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一般要包括3项内容:一是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提交仲裁的事项,三是选定的仲裁机构。另外还可以附加仲裁地点、开庭地点、仲裁适用法律、仲裁员国籍、适用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等内容。
国际贸易的法律风险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包括合同签订及履行、国际支付和结算、国际保险、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外汇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是严格管制的,如果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贸易及技术进出口则必须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这一项登记涉及海关、税务等诸多部门。同时从事货物进出口须申请进出口许可证。
违反海关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境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代征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都属于走私行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在签订国际贸易进出口合同时,大家要注意规避这其中存在的风险,可能有时仅仅因为几个字只差就酿成巨大的损失。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在线律师咨询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