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标准及范围

作者:律师咨询小编 发布时间: 点击:

确定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标准

笔者认为,确定争议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的标准可以首先划分为主体标准和客体标准。主体标准即仲裁双方当事人首先要具有主体的平等性。下面从四个方面着重阐述确定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客观标准。

1.争议的可争讼性。可争讼性确定了发生于当事人之间纠纷事项的性质。若争议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那么也就可以纳入具有准司法”属性的仲裁的调整范围。根据此标准,认定公民民事能力案件和认定无主财产案件等非诉讼案件,以及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权属确认案件就被排除在可仲裁事项范围之外。因为这些案件不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而是一方申请人要求确认某种法律事实或权利的存在。

2.争议涉及财产权益。在诉讼范围内,有些争议虽然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和确认,但是解决的结果只涉及到法律状态和法律事实的存在而不能导致财产关系的发生,因此不具有可赔偿性。诸如有关身份地位、家庭关系和选民名单等争议,就被排除在仲裁范围之外。

3.争议涉及可自由处分权益。一般来说,只要是涉及当事人有权自由处分的权益的争议都可交付仲裁。对于当事人不能自由处分权益的争议则不允许交付仲裁,如刑事案件、税收案件等。这是因为仲裁主要是一种解决私法上争议的方式,而当事人不能自由处分的权益有可能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而不属私法或商事关系的范畴。

4.公共政策考量。并非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事项就一定可以提交仲裁,争议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还取决于国家对相关事项的干预程度,取决于国家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相关公共政策的考量。

决定标准的因素

1.仲裁协议的性质。仲裁协议的性质对于确定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采纳实体法契约说,则就应充分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给予当事人对哪些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自主决策权。而如果采纳程序法契约说,则应强调国家干预和严格限制当事人的自觉权。笔者个人认为应当以实体法契约说为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以程序法契约说作为补充,在一些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上则可以允许国家对当事人的自主决定权予以一定的监督和限制。

2.仲裁的特点。仲裁的许多特点也对于确定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仲裁的民间性特点决定了可仲裁性的主体标准,即仲裁双方要具有主体上的平等性。(2)仲裁的保密性决定了其适宜解决商事契约争议。(3)仲裁的专业性决定了其适合解决新出现类型的争议事项。

3.经济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因素

(1)经济发展因素。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均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鼓励仲裁的态度,因此体现在可仲裁性标准上就是采取更为宽松的标准以及鼓励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2)各国传统文化因素。现代仲裁制度起源于古罗马,形成、发展于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继而普及于世界各国。也就是说现代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直是在西方社会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等级和服从的强调所不同的是,西方传统文化更加强调自由、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因此在确定可仲裁性的标准时西方各国更注重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民众绝对服从于公权力的价值观,在确定可仲裁性标准上难免有较强的国家监督和干预色彩。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234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微信号

weixin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