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效率如何分类
一、融资效率的分类
效率的基础涵义是指产出投入比,或者说收益成本比。从经济活动的主体的角度而言,效率通过单个交易主体的绩效体现。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资源是否能够向最能充分发挥其效率的主体集中。主体的效率,是一种个体效率,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整体效率。当能够验证主体效率的时候,一般就能够验证资源配置效率。
在国内,随着企业融资市场发展的深入,为了对企业融资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融资效率的研究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曾*霖(1993)最早提出融资效率,并分析了影响融资效率和成本的七个因素。宋*兵(1997)对“融资效率”概念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他比较分析了“股票融资与银行借贷的融资效率”,他认为,融资效率包括交易效率与配置效率。其后,吕*波(2003)、高*哲(2004)等人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融资效率的定义。卢*财(2001)将企业融资效率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他首次将企业融资微观效率划分为企业资金融入效率、资金融出效率,并从比较和动态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的融资效率。王*红(2007)运用DEA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低下。参照效率的基础内涵及其在金融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对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融资效率,可以分为三类,主体效率、交易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其中,第一部份属于个体效率,后两部份属于整体效率。企业融资的交易主体有融出方和融入方,因此,主体效率又可以分为融出效率和融人效率,交易效率又可以分为融人交易效率和融出交易效率。
二、企业融资效率的度量
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就是要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来获得较大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以实现以所有者权益为主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因而衡量一个财务行为是否合理必须考察其成本、收益和风险程度。笔者认为企业的融资效率应从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两方面来衡量,也即企业融资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融资成本的大小和融资风险的高低。其理由如下:
(一)风险与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某一个具体企业而言,投资和筹资是其两种活动;但对某一具体活动而言,却是两个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同一个活动。因而收益和风险在数量上都是一致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就是筹资者所花费的成本,投资希望收益高,筹资希望成本低;投资者的风险也就是筹资者的风险,投资风险高则必然筹资风险低。投资活动是“钱向何处去和怎样去”(一对多)的问题,通常用投资报酬的均值一方差模型来考察其投资效率;相对应的,筹资活动是“钱从何处来和怎样来”(多对一)的问题,也应该用融资成本的均值一方差模型来衡量“。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无论是MM理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息理论还是产品要素理论,它们是从税盾收益、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产品竞争等方面解释了资本结构形成的内在原冈,最终都也归结到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上来。比如:静态权衡理论的破产成本和破产风险,信号理论的企业质量与破产风险,产品市场理论的耐用产品与破产风险等等;代理理论中的代理成本所包含的资产替代效应、投资不足问题也都与融资成本相关。
(三)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包含了融资效率评价的各个方面。如前所述,融资效率的高低可以从融资成本、资本市场成熟度、融资主体自由度等方面来考察,而这些方面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融资成本和风险,它们的对应关系可如图1所示。比如,市场的成熟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融资的速度和融资的数量,而融资数量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都可以通过筹资费用来衡量,筹资费用就是资本成本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融资效率分类的相关问题介绍了,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融资效率,可以分为三类,主体效率、交易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法律问题,您可以来在线律师咨询网寻求专业的律师帮助。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