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破坏耕地行为的追诉时效
一、怎么认定破坏耕地行为的追诉时效
问:我们在查处违法用地案件时,对某些法律条款的适用存在一些疑惑。《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擅自在耕地上建房破坏种植条件的,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同时,第七十六条规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请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中的农用地是否包含耕地?如包含耕地,在什么条件下适用第七十四条,在什么条件下适用第七十六条?第七十四条中的破坏耕地行为有无持续性,是否适用《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范的非法占地行为的处罚,不管是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只要未办理用地批准手续,都属于“非法占地”。非法占地超过一定数量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第七十四条规范的是“破坏耕地”行为的处罚,当事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可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刑事责任。
实践中,这两个条款在适用时确实是有重叠的,主要是在耕地上建房的问题。小编认为,只要是在耕地上建房,破坏了耕作层,并且不属于设施农业范畴,均可以选择适用上述两个条款的其中之一进行处罚。当然,在操作层面,因为适用第七十六条免去了破坏耕地鉴定的技术环节,多数国土资源部门还是喜欢选择适用第七十六条,而尽量不用第七十四条。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如何计算土地违法行为追诉时效的答复》(〔1997〕法行字第26号),对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在未恢复原状之前,应视为具有继续状态,其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中的“占用耕地建房”这种行为存在着破坏耕地的继续状态,可以按照违法行为的继续状态,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但其他行为,如挖砂、采矿、取土等行为,本身在定性上属于破坏耕地行为,并不是非法占地行为,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继续状态或持续状态。
二、破坏耕地要怎么处罚
1、破坏耕地的行为有哪些
破坏耕地行为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非法占用或使用耕地,使耕地种植条件恶化、土质退化、水土流失、耕地质量遭到破坏且不易恢复的违法行为。
《土地管理法》第74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行为,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行为是破坏耕地行为。
2、破坏耕地行为应受到什么处理
对破坏耕地行为的处罚有三种:
一是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即由做出处罚决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璀违法者自行纠正其违法行为,并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对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以减轻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二是罚款。对于破坏耕地的行为,可以并处罚款。罚款额为耕地开垦费的2倍以下。
三是刑事责任。如果破坏耕地的行为触犯《刑法》,构成破坏耕地罪,就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怎么认定破坏耕地行为的追诉时效”问题进行的解答,破坏耕地行为追诉的时效应该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行追诉,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在线律师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