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行为如何定性

作者:律师咨询小编 发布时间: 点击:

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行为如何定性

【案情】

2009年7月,经营家电门市部的周某取得经营下乡家电的资格。同年9月,家电下乡补贴方式由国家对农户实行补贴,改为由经销网点代垫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户,并由家电销售网点负责对农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初审、录入,然后由财政局审核后给经销户兑付。周某与县财政局签订了《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委托协议书》。2009年12月份以来,周某为了多得到补贴,多次采取冒用、借用农户身份资料、虚构购买家电下乡产品资料等方式来骗取家电下乡补贴款;至2011年8月份,周某共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万余元。案发后,周某所得赃款全部被追缴。

【分歧】

对于周某骗补行为如何定性,办案人员存在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周某受县财政局委托,负责审核农户购买资料,办理补贴兑付手续,然后与县财政统一结算,属于“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周某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也不属于“按国家工作人员论”的情形,不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资格,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评析】

针对这种案件情况,小编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定性。

首先,应分析县财政局与周某签订的《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委托协议书》的法律效力。该协议书约定:县财政局全权委托周某负责审核农户的身份证、户口簿及购买资料,并在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时把补贴资金垫付给符合购买条件的农户。对符合购买条件的农户,周某将销售补贴资料输入家电下乡补贴系统,然后将销售资料交由经销商所在地的财政所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统一由县财政将补贴款打入经销商指定的帐户。由此可见,《协议书》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应分析县财政局委托行为的法律特征。参照民法委托行为的法律特征:①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②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③代理人以自己的意志与第三人发生有法律意义的行为;④代理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就本案来讲,经销商并没有以县财政局的名义实施上述行为,其审查兑付所产生的效果也不直接归属于县财政局,经销商只是在办理家电下乡补贴程序中的一种前置性初审,这是归于特定业务上的特定要求,补贴的审核最终还是由财政所来最终完成的,这种初审不具有决定意义与法律上的委托意义。

再次,该委托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委托” 在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没有关于行政委托的具体规定,只是在部分法律中有提到。比如《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五款规定: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处罚法》第十八、十九条也对行政委托作出规定,尤其指出受托的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很显然,本案中的周某不符合受托的条件,不是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周某的骗补行为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区分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若周某单独或伙同其他经销商采用虚构购买家电下乡产品资料等方式,窃取、侵吞、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款,不符合贪污罪的法律特征,而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若周某与财政、商务部门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利用职务之便,窃取、侵吞、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款,则应该按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以贪污共犯论处。若周某单独或伙同其他经销商实施骗补行为,而财政、商务部门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过错疏于审核,导致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款补骗取而构成犯罪的,则应当分别以诈骗罪、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其他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行为怎样定性”问题进行的解答,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怎样进行定性,依据实际案情而定,而本案例的定性结果是按诈骗罪处罚。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在线律师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234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微信号

weixin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