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什么情况下会有指定的律师法律援助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在哪些情况下可得到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司法援助制度,是对需要专业法律帮助,而又无力承担诉讼费用以及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公民或法人予以援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不是一回事。需要法律帮助(例如不懂法),但有能力支付诉讼费用的,不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只有那些需要专业法律帮助而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才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我国《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制度。根据这些法律规定,法律援助的对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和依法取得我国法人资格或在我国境内注册的法人。这些公民或法人在经济上贫困、孤立无援,没有支付能力,若不给予法律援助,确实无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一般来说,法律援助主要涉及刑事和民事案件。刑事方面,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民事方面,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民事案件,侵犯公民健康权案件、侵犯公民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案件,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害的民事案件,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他人的行为造成损害的民事案件,以及公民在赡养、抚育、婚姻、继承、工伤事故等方面的赔偿案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不能申请法律援助的事情包括:
(1)因申请人的过错责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案件;
(2)因申请人过错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3)申请人提供不出涉讼案件的有关证据而且无法调查取证的案件;
(4)可由行政机关处理而不需通过诉讼程序的事务;
(5)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法律援助的;
(6)诉讼标的不足3000元的债权债务纠纷;
(7)其他经主管机关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声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申请法律援助应带哪些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暂住证;
(2)街道(乡镇)、劳动部门和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3)申请援助事项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关的案情材料;
(4)法院或仲裁机构的立案通知书;
(5)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为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应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并提交代理权。
申请人应向哪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1)已立案的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案件,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不需经法院解决的非诉讼法律事务,由申请人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3)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援助中心对同一案件均有管辖权的,由最先接受申请的援助中心管辖。
法律援助能够更好的进行相关的法律建设和保护相关人的合法权益,在更大层面上能够让大家认知法律,培养法律意识;能够为人民带来便利。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请上在线律师咨询网进行专业的咨询。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