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07年各地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一)

作者:律师咨询小编 发布时间: 点击:
以下是从网上搜索的各地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供大家参考.

广东省2006年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

(适用于从2006年5月30日零时起至2007年5月29日24时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

计划单列市深圳28665.25

经济区珠海18907.73

经济区汕头12229.17

一般地区14769.94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年)4690.5

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年)

计划单列市深圳21188.84

经济区珠海14323.66

经济区汕头9505.66

一般地区11809.87

四、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元)707.7

五、职工平均工资(元/年)

计划单列市深圳32396

经济区珠21791

经济区汕14541

一般地区23105

六、住宿费

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元/每人每天)130

一般地区(元/每人每天)90

七、伙食补助费

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元/每人每天)50

一般地区(元/每人每天)30

八、行业

国有同行业平均收入(元/年)

(一)农、林、牧、渔业8217

1、农业6358

2、林业8737

3、畜牧业18303

4、渔业8189

5、农、林、牧、渔服务业11586

(二)采矿业21055

1、炭开采和洗选业6845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7387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1082

4、非金属矿采选业14547

5、其它采矿业20000

(三)制造业18916

1、农副食品加工业9761

2、食品制造业12925

3、饮料制造业18141

4、烟草制品业93671

5、纺织业9196

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3518

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9961

8、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9921

9、家具制造业9155

10、造纸及纸制品业8398

1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5557

1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9116

1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4784

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890

15、医药制造业27023

16、化学纤维制造业12445

17、橡胶制品业16684

18、塑料制品业7543

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583

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293

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733

22、金属制品业21260

23、通用设备制造业16421

24、专用设备制造业12014

2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4597

2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451

2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708

2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械制造业15959

2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7589

30、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7597

(五)建筑业20272

1、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9648

2、建筑安装业28248

3、建筑装饰业21915

4、其他建筑业25239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9929

1、铁路运输业32624

2、道路运输业19259

3、城市公共交通业28940

4、水上运输业37631

5、航空运输业60971

6、管道运输业

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28096

8、仓储业23915

9、邮政业28672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3301

1、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43281

2、计算机服务业46016

3、软件业41750

(八)批发和零售业17686

1、批发业19012

2、零售业12690

(九)住宿和餐饮业16351

1、住宿业17963

2、餐饮业12960

(十)金融业47183

1、银行业47092

2、证券业106291

3、保险业28869

4、其他金融活动88469

(十一)房地产业21305

1、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23801

2、物业管理19664

3、房地产中介服务25013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977

1、租赁业19005

2、商务服务业21981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9213

1、研究与试验发展36622

(1)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41313

(2)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39058

(3)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30869

(4)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34843

(5)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44841

2、专业技术服务业45318

(1)气象服务32018

(2)地震服务43225

(3)海洋服务36689

(4)测绘服务33288

(5)技术检测41382

(6)环境监测37074

(7)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49810

3、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24136

4、地质勘查业20777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987

1、水利管理业15591

2、环境管理业17662

3、公共设施管理业26158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448

1、居民服务业24205

2、其他服务业19244

(十六)教育24598

其中:

1、初等教育20197

2、中等教育24503

3、高等教育48233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4915

1、新闻出版业45286

2、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34434

3、文化艺术业27632

4、体育35318

5、娱乐业26384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2708

其中:

1、中国共产党机关33940

2、国家机构32931

3、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44259

4、群众社团、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32710

浙江省2007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

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49元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

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62元

5、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27567元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006年)

单位:元

行业

职工年平均工资

国有

集体

其他

总计

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与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浙江省统计局

青岛市2007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8元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45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6546元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03元5、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8235元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574元

江苏省2007年度人身损害赔偿标准1、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748元;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84.26元;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28.59元;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5、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4135元.

2007年四川省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参照标准

2007年04月29日16时29分

2006年四川省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指标:

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1元(年、人)

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3元(年、人)

3、人均消费性支出7524.8元(年、人)

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95元(年、人)

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126元(年、人)

摘自《四川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陕西省公安厅

交警总队关于印发2007年度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通知

陕公交〔2007〕64号

各市公安局、杨凌示范区公安局:

根据省统计局提供的2006年有关统计数据,我省2007年度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有关参考数据如下:

一、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年

二、居民支出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53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1元/年

三、职工平均工资16918元/年

四、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一)农、林、牧、渔业11016元/年

(二)采矿业24325元/年

(三)制造业15825元/年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2539元/年

(五)建筑业12570元/年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7958元/年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6618元/年

(八)批发和零售业11137元/年

(九)住宿和餐饮业9974元/年

(十)金融业24411元/年

(十一)房地产业17229元/年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665元/年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3486元/年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581元/年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12820元/年

(十六)教育16897元/年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187元/年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846元/年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4343元/年

省统计局如公布更新以上统计数据,以新数据为准。

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日

新疆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9120元

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年)6730元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年)2737元

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年)2032元

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厦门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谋划,奋力争先,积极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带动作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市经济建设沿着上升的轨道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仍面临着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岛内外发展仍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亟待继续优化等等。

一、综合

经济总量

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1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在全省九个设区市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均位居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9亿元,下降14.2%;第二产业增加值627.95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516.13亿元,增长16.7%。三次产业比例为1.6︰54.0︰4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9887元,比上年增长12.7%,折合美元6257美元。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88.1千瓦小时,比上年减少5.7千瓦小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19.5吨,比上年减少1.3吨。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总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财政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7%,比全省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3.91亿元,增长38.6%;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31.26亿元,增长23.9%。在地方级收入中,工商税收96.04亿元,增长34.2%;企业所得税17.94亿元,增长31.8%。全年财政支出15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建设性支出59.37亿元,增长21.7%;经常性支出90.71亿元,增长24.6%。

价格

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85,比上年上涨0.85%(详见表1),增幅比上年回落0.1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43,服务价格指数为102.1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3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5.60,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95.28,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96.21。

表1: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类别

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一、食品

其中:(1)粮食

(2)油脂

(3)肉禽及制品

(4)蛋

(5)水产品

(6)鲜菜

(7)鲜果

(8)在外用膳食品

二、烟酒及用品

三、衣着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六、交通和通讯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八、居住

区域经济

各区经济发展更趋协调。各区实现生产总值分别为:思明区3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湖里区339.84亿元,增长15.1%;海沧区180.89亿元,增长21.7%;集美区148.73亿元,增长15.2%;同安区90.62亿元,增长20.3%;翔安区53.34亿元,增长21.9%。岛外四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0.7%。全市六个区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40%以上、区级财政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合同利用外资增幅均在5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在20%以上。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继续调优调减。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9亿元,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农业产值12.05亿元,下降12.5%;林业产值0.13亿元,下降10.3%;牧业产值9.65亿元,下降1.8%;渔业产值8.36亿元,下降26.8%。全年粮豆总产量7.48万吨,比上年下降20.8%;蔬菜总产量50.9万吨,下降17.1%;水果总产量2.95万吨,下降18.9%;肉蛋奶总产量8.62万吨,增长0.3%;水产品总产量12.09万吨,下降28.0%。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全市3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产值1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本地工2.63万人,本市农民从产业化组织得到的收入为16.26亿元,增长7.9%,农民从中实现人均收入2082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156个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项目,整合56所学校;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5.8%,有线电视入户率68.0%,开通了覆盖18万户农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建立、完善了市、区、镇、村四级动物疫病防范网络;与工业区开发相配套,实施“金包银”工程,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通过政策扶持,安排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转移力度,全年完成培训739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42万人次。全年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新增1.47万人。

“金包银”工程进展情况良好。全年有12个行政村先后启动了“金包银”工程、“金包金”工程。截至2006年底,已有133幢开工、完成建筑面积52.14万平方米,累计封顶87幢、封顶面积32.07万平方米。率先启动“金包银”工程的翔安区西亭村已有16栋楼房(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交付使用。同时,1800多米村庄内道路已硬化,路灯已经进村,排水、排污、垃圾清理等设施在建,村里的公园、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等也已开始建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海沧石化工业集中区等五大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投资51.32亿元,一大批标准厂房相继竣工交付使用,岛内工业企业向岛外工业园区迁移取得成效。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4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66.91亿元,增长20.8%,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8%,直接拉动GDP增长8.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值798.11亿元,增长16.6%;重工业产值1568.80亿元,增长23.2%。

高新技术企业继续领先发展。全市85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23.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9%,比上年增长22.0%,高出全市工业增幅1.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5.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

三大支柱行业继续稳定发展。三大支柱行业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9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7%。电子、机械、化工行业全年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864.84亿元、568.79亿元、357.85亿元。

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力。全年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283家,增加39家,共完成产值197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4%,净增产值300.3亿元。全年累计产值超50亿元企业有6家,共完成产值717亿元,比上年净增112亿元。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落。受成本和市场因素影响,2006年厦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4.71,比上年下降5.3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1.89%,下降1.0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17次,减缓0.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93%,下降1.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7.59%,上升2.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9.19%,下降4.6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7万元/人,净增3650元/人;产销率99.10%,下降0.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28.48亿元,比上年下降3.1%。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笔记本计算机135.03万台,增长33.9%;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1358.78万台,增长16.5%;彩色电视机422.17万台,增长20.2%;合成纤维单体121.93万吨,增长8.7%(详见表2)。

表2: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彩色电视机

万部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笔记本计算机

万部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部

录放音机

万部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改装汽车

摩托车

叉车

铲土运输机械

民用钢质船舶

万综合吨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高压开关板

低压开关板

电光源(灯泡)

万只

罐头

万吨

软饮料

万吨

卷烟

亿支

合成纤维单体

万吨

化学纤维

万吨

轮胎外胎

万条

塑料制品

万吨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4.51亿元,增长36.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62.60亿元,增长45.4%,安装工程产值11.77亿元,下降26.4%;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204.68亿元;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11.23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4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2.10亿元,比上年净增260.48亿元,增长66.5%,增幅比上年提高34.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基础建设投资274.65亿元,增长59.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5%,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9.2%;城镇工业投资146.91亿元,增长25.1%,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6.38亿元,下降24.7%,城镇制造业完成投资120.53亿元,增长46.3%;城镇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14.71亿元,增长98.5%;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投资38.27亿元,增长72.7%,其中教育行业完成投资25.52亿元,增长62.6%,卫生行业完成投资6.28亿元,增长71.5%,文化体育行业完成投资6.22亿元,年增长1.3倍。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13.9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2.3%,比上年增长87.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9.8%,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个百分点。全年拍卖土地42幅,总成交额达到145.31亿元;全年土地购置费完成108.57亿元,增长1.5倍;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40.70万平方米,增长7.9%;商品房施工面积1996.95万平方米,增长31.1%;商品房销售面积433.27万平方米,增长32.6%;商品房销售金额274.70亿元,增长52.8%;商品房空置面积为46.92万平方米,下降28.1%。

重点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市共安排106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249亿元,项目数比上年增加36个,计划总投资增加125亿元。全年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9.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6%,完成全年计划的84.0%。环东海域综合整治、五缘湾片区开发、园博园、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等城市新区建设初具规模;PTA二期、**光电及其配套工程等大型生产性项目陆续动工建设;成功大道、环岛干道、仙岳路、疏港路改造等岛内市政道路,翔安隧道、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等进出岛通道,集美大道、环东海域旅游道路、杏林北外环、岛外快速路、环杏林湾道路、火炬(翔安)产业区配套道路工程等岛外干道,福厦铁路、港口设施、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展开。

投资主体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投资资金总额为878.46亿元,增长62.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50.58亿元,下降18.9%;国内贷款325.29亿元,增长1.0倍;利用外资25.08亿元,增长9.5%;自筹资金226.80亿元,增长50.2%;其他资金到位242.69亿元,增长68.1%。

岛外投资力度加大。全年投向岛外的固定资产投资为344.23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岛外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超过半数,为52.0%。其中岛外房地产完成投资7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倍。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

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旅客运输量5804万人次,增长7.5%;旅客运输周转量121.76亿人公里,增长12.5%;货物运输量4550万吨,增长26.0%;货物周转量550.2亿吨公里,增长33.0%。至年底,厦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1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792万吨,增长16.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01.3万标箱,增长15.7%,继续保持全国第七位;**水运直航突破60万人次,达到60.75万人次,增长17.2%。厦门空港通航城市已达到81个,在厦门机场运营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达21家,已开通37个国际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地区城市的航线。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750.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130.71万人次,增长7.5%;空港货邮吞吐量17.50万吨,增长10.3%。

邮电

邮政电-信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57亿元,增长13.5%;电-信业务总量37.93亿元,增长17.9%。全市市话(含小灵通)年末用户数198.2万部,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235万部,电-信宽带用户总数达31万户。

旅游

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5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01.17万人次,增长7.1%。接待过夜境外游客74.38万人次,增长2.9%;接待过夜国内游客931.67万人次,增长12.3%。国内旅游收入206.99亿元人民币,增长11.2%;旅游外汇收入5.75亿美元,增长4.2%。

六、国内贸易和引进内资

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60.04亿元,增长17.1%,占零售总额的82.6%;住宿餐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4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零售总额的13.0%。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休闲商品实现零售额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2.1%;金银珠宝类、服装类、食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3.02亿元、13.73亿元和30.09亿元,分别增长25.3%、23.3%和28.7%;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7.48亿元,增长27.8%,其中汽车零售量2.74万辆,净增6341辆,增长30.1%;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2.56亿元,增长3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4.91亿元、5.55亿元和4.13亿元,分别增长7.9%、67.9%和67.5%,其中数码相机零售量24759台,增长1.8倍,组合音响零售量2.01万台,增长1.0倍,影碟机零售量6.84万台,增长18.7%,家用洗衣机零售量6.22万台,增长22.7%,微波炉零售量6.14万台,增长66.8%,彩色电视机零售量10.45万台,增长28.3%,其中液晶等离子电视机零售量占彩色电视机零售量的17.9%,微型计算机零售量5.99万台,增长82.9%,移动电话机零售量44.94万部,增长2.24倍。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成绩喜人。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2696个;协议内资38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实际到资额238.66亿元,增长61.2%,其中,实际利用内资162.43亿元,增长40.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27.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总值205.08亿美元,增长18.8%,进口总值122.83亿美元,增长8.7%。在全市进出口总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202.63亿美元,增长10.1%,占全市的61.8%;私营企业实现62.36亿美元,增长39.6%,占全市的19.0%。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50.92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98.10亿美元,增长33.5%;加工贸易进出口129.32亿美元,增长6.8%,其中,出口87.25亿美元。在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99.00亿美元,增长14.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40亿美元,增长8.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05.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2.9%,增长12.7%。台湾是厦门市第三大贸易伙伴,全年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2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4.71亿美元,进口16.94亿美元。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67个,比上年增加203个;合用利用外资23.11亿美元,增长78.5%,增幅比上年提高55.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9.55亿美元,增长34.9%。全年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26个,合同外资17.07亿美元,增长74.8%,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量的74%。其中,新批项目89个,合同外资11.74亿美元;增资项目37个,合同外资5.33亿美元,项目涉及电子、机械、食品、商业、酒店业、房地产等行业,主要项目有**电力、**克数控、**利光电等。至2006年底,共有8个国家38个世界500强公司在厦投资67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9.25亿美元,合同外资12.4亿美元。全年第二产业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2个,合同利用外资16.96亿美元,增长89.8%。其中,三大支柱行业集群全年引进项目149个,合同外资8.8亿美元,增长83.6%。

对外劳务与投资

对外劳务与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对外协议投资项目数14个,投资额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是历年投资额总和的5.6倍。实现对外劳务承包合同总金额2966万美元,下降60.7%;完成营业额8840万美元,增长10.5%;全市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761人,增长15.1%;年末在外劳务人数10024人,比上年末增加1265人。外派劳务人员分布在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营业额在4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新加坡、台湾、利比里亚、香港、以色列和巴拿马。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金融机构410家,其中,中资机构398家,外资机构12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54.26亿元,比年初增加391.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6%,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80.82亿元,比年初增加96.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4%;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829.52亿元,比年初增加158.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9%。本外币贷款余额1643.78亿元,比年初增加442.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898.2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5%;短期贷款余额630.38亿元,比年初增加140.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2%。中资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现金收入3385.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0%;现金支出3438.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8%;收支相抵净投放52.26亿元,比上年多投放6.74亿元。外汇信贷较为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20.3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2.3%;外汇贷款余额23.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0.6%。

证券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本地法人证券公司1家,国内其他证券公司的证券经营部23家,证券服务部7家,具备资格的专业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投资者A股资金帐户数为43.72万户,B股资金帐户数为1.57万户。全年完成证券交易额2084.2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16.99亿元,其中A股1508.05亿元,B股15.08亿元。本地法人期货经纪公司2家,国内其他期货公司期货营业部4家,共有期货投资者1311户,期货合约年交易额1031.05亿元,比上年增加432.37亿元。

保险

保险市场主体结构逐步完善。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主体17家,其中产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达21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1家,保险经纪机构6家,保险公估机构4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046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1234元,保险深度2.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0.08亿元,增长21.51%;人身险保费收入17.68亿元,增长17.79%。人身险中,寿险保费收入13.52亿元,增长15.76%,健康险保费收入3.09亿元,增长23.06%,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8亿元,增长30.56%。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城市信息化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厦门义务教育向“双高普九”目标迈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学校(含成人教育)1093所,全年招生15.04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55.8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3所,全年招生2.79万人,年末在校生8.00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25所,全年招生5.87万人,年末在校生16.82万人;小学322所,在校生16.17万人;幼儿园504所,在园人数5.93万人;成人学校126所,全年招生0.62万人,年末在校生7.87万人;各级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557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达2.78万人,平均每一教师负担学生20人。

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全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12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24项,达到国内领先69项,国内先进水平34项;新增2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24项,市科技进步奖56项;认定第一批厦门重点新产品13项。全年专利授权量约18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约130件,已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省科技厅在厦设立了“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厦门)产业化基地”,经科技部验收,厦门已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钨业获科技部首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出攻克世界难题的国家一类新药虎纹镇痛肽,全省首个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9000Au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准字号生产批文;厦门国家留学人**业园孵化企业——蓝德尔(厦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出全球第一个子宫颈癌快速自检试剂盒;“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中试产品获得成功等一批科技研发取得了在国际、国内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城市信息化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年末,全市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0万户;城镇和农村每百户家庭分别拥有电脑79.5台和29台、移动电话219部和200部、电话103部和91部。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政府门户网站评比中,厦门政府网站在地市网站中位居第九。厦门电子口岸平台已升格为福建电子口岸;GPS系统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全市公务及商用车辆GPS装机498部,GPS平台共接入各种车辆、船舶6124辆(艘);完成工地监控和土方车监管信息系统试点,为利用信息技术减少城市粉尘和噪音污染、提高交通安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积累了经验。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

文化生活精彩纷呈。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全年艺术表演场所演(映)出场次为3000场,观众合计17.4万人次;文化馆5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229.9万册(件),全年总流通152万人次。出版发行各类报纸9种,17412万份;期刊杂志26种,91万册;录音制品29种,录像制品196种,电子出版物10种,共479.2万盒张。全市共有广播、电视节目各5套,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影视制作企业10家,其中从事电视剧制作1家,动画片制作1家,电视节目制作8家,基本涵盖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世通华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车载移动电视已发展到包括厦门在内的北京、济南、大连、武汉、广州、深圳、重庆等20个大中城市,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世通华纳车载移动电视联播网”。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被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授予“最佳合作城市”荣誉称号。“海峡月·中华情”中秋焰火晚会、庆祝厦门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文艺晚会等各项重大艺术活动连场推出,大型文化活动频繁的“厦门现象”已享誉全国。在台北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集学习、欣赏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极富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群——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基本建成,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美术馆、文化馆)等馆藏建设已开始试运营,厦门文化设施建设进入全国同类城市的先进行列。大批文艺作品在国家、省级文艺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歌仔戏《邵江海》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并入选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高甲戏《阿搭嫂》、音乐话剧《雁叫长空》在全省第二十三届戏剧会演中,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歌仔戏《窦娥冤》获剧目奖,实验歌仔戏《孟姜女哭长城》获演出奖。

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1083个,其中医院37家、疗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卫生院16个,门诊部74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2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5169人,执业助理医师550人,注册护士4432人;卫生机构床位8018张,其中医院6479张,疗养院672张,卫生院577张。全市实行合作医疗或保险的有303个村,设置农村医疗点305个,拥有助理执业医师6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85人。2006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5.08万人,参合率达95.8%,参合人口中农民约43.6万人,“村改居”居民约21.4万人,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约2972.6万元。全市所有医疗单位均已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0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来自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20933名马拉松专业选手和爱好者参加了比赛,参加全程马拉松赛人数达3567人。市代表团在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上,取得了体育舞蹈、航海模型、保龄球等项目4金4银6铜、部分参赛项目进入前8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参赛的计划单列市之首,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得144枚金牌、119.5枚银牌、100.75枚铜牌,奖牌总数364.25枚,总分3504.25分。厦门运动员郭*东代表国家羽毛球队参加汤*斯杯世界羽毛球团体赛获得冠军;陈*斌在国际帆联2006年世界帆船运动会女子RSX级帆板决赛中夺得金牌,取得了中国帆船运动在世界大赛上的第一枚金牌;刘-憬在2006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上获得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冠军;郭*东、马*华在多哈第十五届亚运会上获得了2项冠军;厦门羽毛球队在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上取得男子团体亚军,在全国青年锦标赛获得了3项冠军;厦门足球队征战中超,以9胜11平8负的战绩排名联赛第8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0.38万人,常住人口为233万人。

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09.24万人,岛内的思明、湖里两个区人口合计72.83万人,比重达45.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36‰,人口死亡率为3.84‰,人口自然增长率7.52‰,比上年提高1.93个千分点;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81.07万人、79.31万人,各占50.55%和49.45%,性别比为102.2(女性为100),基本保持平衡。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和财富积累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3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工薪收入为14580元,比上年增长28%,拉动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4.8个百分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69.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62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5022元,增长14.6%,占消费支出的35.5%,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68元,增长10.2%,其中工资性收入达3370元,增长13.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五成;转移性收入173元,增长3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15元,增长13.5%,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2099元,增长10.7%,占消费支出的40.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居民生财有道,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增长77.9%;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居民人均利息收入增长55.8%。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空调器197.5台、淋浴热水器109台、洗衣机97.5台、电冰箱103.5台、影碟机89台、组合音响39.5套、摩托车29.5辆、家用汽车4.5辆。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空调机52台、电冰箱92台、洗衣机39台、组合音响32套、摩托车135辆。

就业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14.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0.56万人,增加0.03万人;第二产业63.08万人,增加6.45万人;第三产业50.73万人,增加5.42万人。城镇在岗职工75.09万人,年均工资25544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2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有9625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全市已有市、区两级劳动力市场7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8家、民办职业介绍所41家和公益职业介绍所3家,共同为农民工提供合法、规范的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89.12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4.84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5.01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77.1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72.71万人参加了工伤、生育保险。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共征收41.77亿元,累计接收7.75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9.1%,社区管理率达到100%。有3.05万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其中16519人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月平均养老金560元。全市已有137家定点医疗机构及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的医疗机构和106家定点零售药店。

社会福利与救助

整合政府救济与社会帮困资源。2006年,城市与城镇低保标准维持不变;农村低保标准有所提高,其中海沧区、集美区从月人均150元提高为165元,同安区、翔安区从月人均130元提高为145元。至年末,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3079户、33086人,其中城市(城镇)7421户、17734人,农村5658户、15352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682.27万元。探索多样化收养模式。做好集中供养、家庭领养和社会助养、代养、寄养等孤儿收养工作,保障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全市现有福利类收养性机构36家,收养床位2218张,收养人数达1989人。其中有养老机构26家,社会福利院3家,儿童福利院2家。

居住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165.17亿元,比上年增长89.9%。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9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其中三居室及以上的住房比重达42.5%,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达36.8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76.7%。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国率先推出大规模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至年底,全市正在实施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共8个,总建筑面积204.09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162.01万平方米,住宅22497套,皆为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首期二万套已经接受社会申请。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和治理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市“百家”企业单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启动,年末,全市已有11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市新建40个污水回用零排放工程项目,**路达工业、**电厂、**国际、**橡胶、TDK、NEC**科技等一大批台商投资区内的工业企业,纷纷引入生态型工业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市134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利用实现生态型零排放,并初步建立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体系。

整体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厦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1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41分贝。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8,空气质量良,空气质量优级率为34.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3%。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到了15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2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公园41个,占地总面积达1017公顷;公园绿地147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53平方米;植树造林2.1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782公顷,覆盖率为36.6%,园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公用事业

公共事业服务水平继续提高。环状供水方案已经初步启动并实施,全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为2.58亿吨,其中:生产营运用水0.88亿吨,居民家庭用水1.09亿吨,公共服务用水0.30亿吨。全年全市用电总量103.22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63.16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07亿千瓦小时。全年全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0.51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量5.15万吨,用气人口已有109.24万人。全市拥有出租汽车3646辆、轮渡营运船只26艘、公交营运车辆2575辆,全年完成公交客运5.50亿人次、出租车客运1.91亿人次、轮渡客运0.19亿人次。

安全生产

各类事故全面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271起,比上年下降47.1%;死亡人数304人,增长0.3%;受伤人数1648人,下降48.5%;直接经济损失1573.98万元,下降26.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79起,造成245人死亡、16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11.38万元;火灾事故533起,造成7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3.60万元;工伤事故58起,造成52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19.00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厦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万元GDP耗电、万元GDP耗水指标GDP按现价计算,耗水、耗电以全社会口径计算。

2007年上海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2007年04月29日14时43分

2007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参照表

单位:元

赔偿项目

赔偿金额(元)

职工平均工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死亡赔偿金

(城镇居民)

59岁以下

60—74岁

75周岁以上

死亡赔偿金

(农村居民)

59岁以下

60—74岁

75周岁以上

被抚养人生活费

城镇居民

14,762╳年限

农村居民

8,006╳年限

丧葬费

残疾赔偿金

城镇居民

20,668╳年限╳伤残等级

农村居民

9,213╳年限╳伤残等级

住院伙食补助费

20╳天

营养费

20~40╳天

住宿费

60╳天

2007年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数据标准

山东省统计局2006年度有关统计数字

2007年4月19日

一、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2元。

二、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8468元。

三、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

四、2006年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额3144元。

五、2006年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804元,其中国有经济同行业年平均工资分别为:农、林、牧、渔业15618元,采矿业29857元,制造业18127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245元,建筑业1869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146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3985元,批发和零售业17729元,住宿和餐饮业14047元,金融业34536元,房地产业18503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635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8047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963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7832元,教育22092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189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5909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1621元。

广西区2006—2007年人身损害赔偿新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26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350职工月平均工资1288以上数据2006年6月1日开始施行。

河北省统计数据

2006年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4.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801.8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43.5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5.3元

职工平均工资,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数据.

福建省2007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死亡、残疾)赔偿金为13753.28元/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死亡、残疾)赔偿金为4833.35元/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被抚养人生活费)为9807.71元/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被抚养人生活费)为3598.39元/年;我省职工平均工资为19318元/年;丧葬费为9659元。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农林牧渔业10872元/年采矿业18087元/年制造业15936元/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9909元/年建筑业18976元/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25987元/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0817元/年批发和零售业18694元/年住宿业和餐饮业14255元/年金融业42359元/年房地产业21588元/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205元/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7701元/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355元/年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17572元/年教育21933元/年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076元/年文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076元/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4645元/年

007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湖南省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3.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17.74

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504.99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756.43

3、职工月平均工资1143.17

北京市2007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www.yanmon.com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5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97.6万人,增加16.9万人;外来人口383.4万人,增加26.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4.3%。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6.26‰,死亡率4.97‰,自然增长率1.29‰。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963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6人。人民生活: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78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城市居民恩*尔系数为30.8%,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0.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1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20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长7.3%;20%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长8.1%。农村居民恩*尔系数为3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78元;

2007年安徽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新标准www.yanmon.com

1、20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1.1元;

2、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69.1元;

3、20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94.7元;

4、2005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420.9元;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234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微信号

weixin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