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如何定性校园索财行为

作者:律师咨询小编 发布时间: 点击:

如何定性校园索财行为

小编认为校园索财行为应当构成抢劫罪,但是由于是未成年人犯罪,所以应当以批评教育为主,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

【案情】

张某、李某是技校同班同学,均系未成年人。某日上午,张某知道同班同学苏某家里比较有钱,遂提议出去弄点钱,李某表示同意。当日下午,两人遇到苏某和其同学龚某,随即让苏喊上其同学一起来其寝室玩,在他们都上来后,他俩提出让他们两人“借”200元钱花花,苏某和龚某当即表示没钱,这惹怒了张某和李某,他们认为他俩不给面子,于是对他俩进行了殴打并持刀威胁,且让苏某下跪。龚某提出去找其他同学借钱。李某见龚某许久仍不见回来,有些着急,再次对苏某进行殴打。俩小时后,龚某回来,仍表示没钱且在这期间给其朋友打一电话让朋友帮忙摆平此事,他的这些举动又一次的惹怒了张某和李某,再次对龚某进行殴打。此时,龚某赶紧将自己的150给了张某和李某。

【分歧】

上述案件在校园里经常发生,对于这种行为应该如何定性,存在如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以及1995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使用语言威胁或者使用轻微暴力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结合本案,由于数额较小,暴力程度没有达到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程度,故对此案中校园索钱行为认定为不构成犯罪,按一般违法行为处理。

第二种意见是是寻衅滋事罪;学校属于公共场所,侵犯了学校的公共秩序,整个过程有熟悉的同学在场,被告人在等候被害人送钱的两小时内未离开现场,其行为具有公然性,行为人采用暴力方式强行索要被害人的财物,且暴力威胁行为不足以对被害人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此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

第三种意见是构成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等方式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行为人采用暴力方式强行截取被害人的财物,符合本罪的犯罪构成,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法益。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笔者认为此案件构成抢劫罪。

第一,从是否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上来看。在本案中,行为人事先有犯意、具有明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第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犯罪,但前提是鉴于行为人主观上并非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但本案中李某和张某虽对其说是“借”钱,但从常识上来说这笔钱是不会归还的,对被害人的财物具有非法占有,拒不归还的目的。

第二,从暴力胁迫程度的上来看。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公私财务的行为。抢劫罪中的暴力要求必须针对人实施,并要求足以压制对方身体或者精神的反抗。本案中行为人对同学以拳头相向和用刀威胁的方式,虽被害人曾经反抗过,但均被行为人压制,因此认为行为人使用的暴力足以使被害人不能反抗,其暴力程度已经达到抢劫罪的暴力程度。

第三,从暴力和取财的当场性上来看,虽然本案暴力和取财之间间隔了俩个小时,但笔者认为对于“当场”的理解不能过于狭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与取得财物之间虽然间隔一定时间,也不限于同一具体场所,仍有可能认定为当场取财。例如,甲对乙实施严重暴力压制了乙的反抗,后让乙交出财物,但乙身无分文,甲令乙立即从家中取财,应认定为抢劫罪。这种观点认为暴力和取财之间关键是必须具有因果关系。若上述案例中甲并不是由于被暴力压制反抗而是由于产生怜悯之心给予财物即使是当场给付也不会构成抢劫罪。拿本案说来,暴力和取财之间虽间隔俩个小时,但被害人是由于行为人的暴力和胁迫压制了其反抗,暴力和取财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认为本案构成抢劫罪。

第四,从侵害的法益上来看。本案中行为人对被害人采用暴力强行索取财物,这种行为方式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不是如第二种观点所说的侵犯了学校的公共秩序,其主观目的也并非出于寻求精神刺激或者报复泄愤等动机,因此笔者认为此案侵犯的主要法益是被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综上,笔者认为本案构成抢劫罪。但在处理未成年人强索财物案件时,不能搞一刀切,简单从事,既要根据刑法关于抢劫罪、寻衅滋事罪等的基本规定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又要体现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做到定性准确、处理适当,不枉不纵。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234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微信号

weixin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