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旧事业单位制度衔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作者:律师咨询小编 发布时间: 点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断进步,事业单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不断变化,自身业务也今非昔比。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暴露出了不协调和一定的缺陷,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债权债务及经济信息等无法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已难以满足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不能迎合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

(一)原会计制度与政府财税改革脱离

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的广泛推行及实施,被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资金原则上也应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需要有制度来规范资金的收付结转等问题,为了保障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完美毗连,顺应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原会计制度亟待补充新鲜血液及创新内容。基于此,新会计制度改革千呼万唤始出来。

(二)原制度规定的资产核算方法落后,无法客观真实反映资产现状

事业单位资产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账面价值就是购置当时的支出,不计提累计折旧及摊销,资产折耗不能在使用期间得到准确反映,计量口径含糊不清,无法体现资产的实际价值信息,财务报告中不能反映更多内容,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成本核算,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不能充分体现。

(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随意,体系不健全

首先,我国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在会计要素构成、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会计等式等方面的设置与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再者,目前事业单位类型较多,所采取的预算管理差别较大,导致会计科目设置较为混乱。特别是一些投资行为(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投、企业与单位间的投资),由于会计制度并没有对相关科目进行明确规定,导致会计报表以至明细账目中都没有真实的记录及体现。

(四)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多元化,出现了许多新业务、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也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业务活动和管理要求。此外,近几年国家发起的严厉打击“发票”、专项整治“小金库”等活动,均对修订《会计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修订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意义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既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又努力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及进步。

(一)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化

新修订的会计制度增加了一些具体的会计科目,如“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结转”、“非流动资产基金”等,充实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使会计科目更加真实可行。除此之外,清除了原科目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如:“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等,更能提高事业单位的实务需求。新会计制度的科目设计考虑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挖掘发展潜力,提升财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规定

固定资产的价值起点升高了。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由原来的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用设备由800元提高至1500元;与旧制度一样,有六大类固定资产,但分类更为精细和明确;“固定基金”科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开创性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虚提,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预计净残值暂时不予考虑,无形资产摊销也是相同模式。这些规定体现了贴合实际的资产入账管理理念,吸收了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点,不仅迎合了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对于创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具有重大作用。

(三)权责发生制被归于核算范围

收付实现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核算方法,这符合事业单位的性质,即非营利机构,收支核算不牵涉资金的效益问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形势发生了变化,许多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性质改变,或自收自支,不再吃财政饭。因此,权责发生制就更适合这类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规定,经营性及非经营性活动要切实辨别,适用不同类型的交易,充分施展各自优点。这样既能保资金安全,又能显示真实性及收支配比的规定,以防会计信息反映虚。

(四)在建工程科目的导进及基建处理规定

对事业单位来说,作为独立核算的基建工程支出存有内容混乱、口径不一、随意性大的特性,新制度增加“在建工程”科目,“基建工程”为“在建工程”的下属科目,革新了原制度核算内容不完整的情况。设立专属账户,独立核算,单独管理基建投资,并每隔一定时间导进单位大账统一记账。这对于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基建工程状况、做好绩效评价,预防和减小财务风险,起着卓有成效的效用。但详细的账务处理流程在新制度中并未说起。

(五)规范了财政资金及非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

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范围被重新定义,如何计量财政补助收入与支出、财政补助结余结转,账务处理流程很清晰,与原制度相比,收紧了核算口径;财政补助结余结转资金一定要恪守用途利用,不能擅自放入其他支出,更不能够计入事业基金。非财政补助结余结转的会计计算方法被新制度进一步标准化,并加以严格区分。这对于施展财政资金的效率效能、卓有成效的践诺部门预决算管理意义非凡。

(六)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求是可靠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疏通和革新了会计科目的运用,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操控供了更为合理、更为周详的凭据。在新会计制度下,资产与支出之和等于负债加收入再加净资产,此等式能更好的接轨国际现代化财务管理,与时俱进,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交易往来操作。

三、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适应政府财政管理改革、提升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流程、加快与国际会计接轨的产物,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督促作用。然而,制度虽好,执行过程中不注意一些关键点与主要环节,将直接妨碍新制度的实施成效。为保新旧制度的连贯承接,事业单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特别关注。

(一)记账软件的升级任务迫在眉睫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账务操作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由于账务处理系统软件种类较多,操作程序不完全相同,加之此次财政部门未提出对软件一起升级,所以各事业单位如何提升效率,尽快更新操作系统,就成了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相应的财务软件运营商也应该积极响应政策变化和号召,加紧研究应对策略,协助各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系统革新,加快执行新政策的效率和提升实务效果。

(二)做好期初余额的设置与录入

新制度实施后,需要确定年初余额,方法是按照原制度的年末辅助余额表来对应引入,特别是对新增科目,应该按照哪些科目归类和统计,应该细细研究,消化吸收后再根据新制度要求完整录入,减少出错的几率。13年初的会计报表要依据调节后的新内容重新编制。

(三)加快各单位财务人员的进修和研习

各事业单位的财务记账人员,经过多年的操作和练习,已经熟悉了收付实现核算,突然实行新制度,如何尽快适应是一个问题,尤其对一些年龄偏高的财务人员,应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动力,趁这个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尽快熟悉和掌握新内容,对新制度的设立背景、意义以及总体的改变有个清晰的认识。各事业单位也应高度重视,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实务操作能力。借此契机,各单位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新起点,稳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努力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四)强化意识,做好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对每个事业单位来说,其地位和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认定标准比过去要高,即能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提升了,这也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扬的结果。各事业单位应该按照新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整理和归类,尤其是很多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漏记和实物管理不积极的情况,更应加以重视。已过使用期限的抓紧报废,该提折旧的年底一次性计提。固定资产种类不同使用期限就不同,应根据类别确定折旧年限,借记累计折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另外,新制度将部分软件性质定义为无形资产,这也是容易被遗漏的地方,需要关注及重点核对。

(五)新的处理方式―基建投资

新制度增加了正在建设的工程核算项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独立设立账户,核算在建工程的成本,但是要定期并入到总账中。此后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该根据实际的发生额,与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核算一并进行。以往的基建拨款、财政补助资金等都是纳入基本建设账目下进行核算的,而新制度打破原方法,上述资金不再计入基建账目,而是由财政部门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拨付给各施工单元。新会计制度明确了业务范围和责任,使得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能落到实处,真正发挥自身作用。

(六)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为保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各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固定应产按照规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如果单位没有制度化的规定和约束,那往往没有好的执行力。账实不符、财产流失现象就时有发生。所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制度,将管理制度化就势在必行。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杜绝拖拉和庸散,事业单位才能有大的起色,也才能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不拖后腿、快速发展和强大。

新会计制度是适应我国新经济新潮流的产物,也是改革不断深入革新的结果,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种进步。虽然新制度改进了许多缺陷和漏洞,但也存在不足,这也是下一次改革的动力,只有不断革新,不断进步,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234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微信号

weixin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