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如何认定维护被监护人利益

作者:律师咨询小编 发布时间: 点击:

怎样去认定有关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

《民法总则》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对监护问题首次进行了专章规定,确立了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该原则贯穿监护规定的始终。

监护,通俗讲就是对未成年人和行为不能自理的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例如《民法总则》第31条第2款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第35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即不论是在指定监护人还是在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时,都应当以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为原则,不得做出损害被监护人利益的行为。2015年上海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代孕引发的监护纠纷案。该案虽然被监护人系代孕并借腹出生,与母亲没有血缘关系,但最终审理结果仍将监护人确定为其母亲而非其祖父母,上海法院认为与其母亲生活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健康成长。这就是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的具体体现。

监护人的责任在于将被监护人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止损,是使得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让监护人在明确的立法规定之下尽职尽责,这便是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

民法理论中,对于监护制度有法定监护与意定监护之分,对于法定监护制度,我国早在《民法通则》中就有相关规定,但对于意定监护方面却较少相关内容。而新颁布的《民法总则》第33条则明确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这对于我国民事立法可以说是一种重大突破与创新。

在此规定下,在老年人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对于监护人可以预先选定。而监护人既可是亲友,也可是社会保障机构。而对于监护的内容,这其中包括监护的设立与否、监护的人选、财产管理以及日常生活、就医等也都将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并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防止出现无人监护的情况发生。在老年人丧失行为能力后,可以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兼顾考虑老年人的自我意愿,这对于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来讲,可以说是一项人性化的创新。

被监护人的利益保护两大原则:一是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监护人的监护行为是为了被监护的利益,当有若干选择时,必须以被监护人的利益为标准,选择最有利的,判断标准包括日常中常见的提高经济价值、改善居住、生活、受教育条件等为被监护人增加利益的行为,如果为相同性质的利益则进行量的比较,如果为不同性质的利益,则根据应从利益涉及的被监护人的权利、是否为重大利益、长远利益还是短期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谨慎判断。

第二,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原则,根据所涉及事务与被监护人的年龄、心智状况等进行判断,主要在办理中通过交谈、询问等确定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同时在实务中应做好意思表达的固定,防范办证风险。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关于维护被监护人利益的认定方法。通过上文的介绍,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有很多的方法,最有效最直接的是向法院起诉,其认定是要根据相关的被监护人的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请上在线律师咨询网进行专业的咨询。

本文由在线律师咨询网发布,不代表法律援助中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lyzzx.com/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234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微信号

weixin

二维码
线